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设目标
教学团队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建构,是学校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基础力量。教学团队以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为纽带,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举措,从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团队设置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形成教学实施、研究与改革的教学业务组合。教学团队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的、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团队。
根据各教学部门的具体情况,以系(教研室)、实验实训室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教学团队。鼓励教学团队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等),实行跨专业乃至跨二级学院、系部等的组合。团队设置基本原则:
(一)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原则。团队带头人必须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实行在教务处、人事处领导下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二)成员结构合理原则。团队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合理搭配组成。团队要形成合理的学缘结构,保证教师来源的多样性,以学术背景的互补造就团队的整体优势。同时,团队成员中应有“双师型”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三)承担教学任务原则。团队成员应承担一定数量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兼收并蓄、资源整合原则。鼓励建设跨专业、跨二级学院、系部的教学团队。
三、教学团队的职责
(一)规划、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全面负责所在主要课程(群)组的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的建设。
(三)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四)负责或参与专业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五)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技能竞赛。
四、团队带头人遴选条件
(一)在本校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5年及以上,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教学,主讲本团队核心课程4年及以上,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近五年来曾独立主持过一次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参与过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近三年教学考核优良,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学校重点培养计划的学术带头人或青年骨干教师;
(三)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高职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明确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改革意识强,并取得一定成果;
(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认真负责,效果好;
(五)必须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接受过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的培训,年龄不超过55周岁。
五、评审程序
(一)校级教学团队的评审工作每年开展一次。
(二)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组织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并填写《bet356体育亚洲版在线官网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表》。
(三)参加评审的团队带头人提出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和预期成果。
(四)在各教学单位推荐的基础上,教务处提请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团队申报表进行审议,择优确定并公示。
(五)经过公示程序后,由教务处报校长办公会批准,正式确定为校级教学团队。
六、考核与建设经费
(一)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期为三年。
(二)学校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团队工作方案与建设项目,学校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三)教务处、人事处负责团队工作方案与建设项目的年度考核。建设期满,各教学团队报送书面建设总结,教务处提请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综合考核。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