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文】湖外惟楚文化讲坛第十期《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湖外惟楚文化讲坛第十期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6月6日下午,bet356体育亚洲版在线官网举办了“湖外大讲堂之惟楚文化讲堂”第十期,在学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健作题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的主题分享,讲座由图书馆馆长王东升主持。
毛泽东读书之路
青年毛泽东在求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是他“为学之道”的基本原则;不动笔墨不读书、质疑问难、积久而成学、自学收获丰、“游学”实践,是他“为学之道”的方法;学以致用,砥砺家国情怀,是他“为学之道”的目的。青年毛泽东的“为学之道”有着深刻的内涵,是当代读书人应当学习的典范。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一批湖湘热血青年,建立新民学会,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方针。他们聚集在岳麓山上、橘子洲头,纵论天下大势,讨论社会人生问题。
1921年,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入学须知》中,旗帜鲜明地写道:“我们求学不是没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在改造现社会。我们的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采访,第一次回顾了自己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历程,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毛泽东所说的三本书,即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社会主义史》。
毛泽东的读书之法
毛泽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成就了千秋伟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去探寻毛泽东成功的奥秘。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比如他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他性格刚毅、胸襟豁达,他一心为民、顺应潮流等等,但他学而不倦、博学多才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酷爱读书,嗜书如命,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能生巧,堪称典范。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求知精神,更要学习他的读书方法。
好书要反复读。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喜欢的书籍,总要一遍遍地研读,一次次加深理解。
毛泽东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学到哪里。正因为毛泽东饱读无字之书,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透彻的了解和体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有字之书和中国国情的无字之书结合得浑然天成。
毛泽东的读书之用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阅读范围虽广博和专深,但也不是漫无目的,没有重点的。他的阅读重点排在前三位的,是马列、哲学和历史。
对毛泽东而言,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他始终感到,全党理论水平落后于实际,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内容很不相称。他希望通过阅读马列著作,精通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创造。
五四运动期间,他的阅读是为了树信仰,求真知,在各种救国方案的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一种为之奋斗的“主义”。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他的阅读,围绕所从事的实际活动来展开,或为推进国民革命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或为立足国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寻求理论依据。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抗战前期那段时间,他的阅读,主要是为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导全民族抗战的新实践,进而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创新。
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他的阅读,主要是为转变和改造党内不良的学风、文风和党风,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前后,他的阅读,比较明显地针对三个方面:防止党内骄傲自满情绪,在全社会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巩固和建设新中国掌握此前不甚熟悉的东西。
讲坛结束
毛主席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一生。他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他领导党和人民彻底改变中华民族百年沉沦的悲惨命运,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在短短的27年中改造成为西方用几个世纪才能达到的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水平,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讲座顺利结束后,刘凤健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及雷锋连的成员合影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