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感缺失
情感缺失: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
心理治疗方法在此
1、多交流: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接触大自然: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欣赏艺术: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
心理测验小游戏
扫码来玩啊
2、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关于损失厌恶心理也有两个小例子:
1.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赞成“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这样的说法,当然这样的情况不总是对的。比如: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一款商品往往有多个卖家在出售,但是我们往往会选择不倾向于最低价,也不会倾向于最高价,我们会选择中间价位的商品。虽然背后这些卖家可能是同一个代理商的下家,我们依然会倾向于一个“中庸”的选择。“损失厌恶心理”在其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害怕价格太低,买到的商品没有自己预期的好,害怕价格太高,买到的商品不值这个价格。所以我们总是选择规避这样的风险,“坚持中庸最好”。
2.“不敢轻易尝试”也“不敢轻易放弃”现实生活中啊,我们如果在外吃饭,而地点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么大多数情况而言,我们是不会出现选择困难症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地点哪里的饭馆酒店的菜好吃,有好的服务。我们会很容易就做出选择——去常去或者去过的饭馆就餐。而当我们在不熟悉的地方时,我们大概都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很纠结到底应该上哪家饭馆吃才好。其实啊,这时候的我们就有损失厌恶心理在“作祟”,我们害怕啊,害怕我们选择的饭馆的服务不好,菜又不好吃啊,所以很谨慎地会绕一圈又一圈的路,虽然最终会无可奈何地做出一个选择。毕竟饿了。
那如何避免因为我们的“损失厌恶心理”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呢?以下有几点建议:
1.正确权衡眼前的利益与损失,理性作出分析;
2.与自己信任的人或了解该事的人进行商议,听听他的看法;
3.及时作出调整,切莫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
4.在可能情况,不要逃避尝试“新事物”。
5.永远不要太过固执己见,自己不一定就是对的;
3、依据感知觉行动
1、实验
要求被试们从字母矩阵中找到隐藏在中间的某个人的名字,对其中一半的被试,这些隐藏的名字与敌对联系在一起( 查尔斯·曼森,阿道夫·希特勒,霍梅尼和德古拉)。要求其余被试寻找的是一些比较友善的名字(彼得·潘,教皇约翰·保罗,秀兰·邓波尔和圣诞老人)。接着被师门阅读了一段模棱两可的短文,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唐纳德的人,他的行为既可以看成是敌对的,也可以看成是友善的。读完短文后,被试们对唐纳德的敌对程度进行了评价。与希特勒和曼森相比,包括唐纳德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看起来都是友善的;与教皇和圣诞老人相比,包括唐纳德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看上去都是敌对的。
2、实验结果
与那些受到友善启动的被试相比,那些受到最敌对的人启动的被试认为唐纳德的敌对性要小的多。
4、大学新生常见心理
1.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其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自认为未考好或志愿未填好,产生对高考结果的不满意,上此学校是一种无奈,是抱着权宜之计上学。带着沮丧、遗憾、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也在考虑退学或转系的意念,更谈不上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了。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的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另外对所上学校优势的不了解,入学后却发现或感到并非完全如此,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往往是从校园环境等表现现象得出结论。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2 .茫然心理
由目标缺乏所致,故也可称之为“目标缺乏症”。因为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阶段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入大学后实现了目标,如不及时建构新的目标,就会导致目标丧失。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动机缺乏,意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类,如学校、成绩、能力、出生、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所在环境等。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高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的优势的丧失、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4.人际交往障碍
最主要的是与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渐趋成熟,独立意识增强。如果同学们对这种变化缺乏了解,处理不当,往往会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偏激,难以控制。与同学无法交朋友,生活习惯的格格不入,人际矛盾。个人原因常常与自我中心、个性不良、人际交流技巧缺陷等有关
4.1人际关系的矛盾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亲近、疏远或者友好、敌对等的心理距离关系,反映着满足人们的交往需要、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需要的心理特性。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同宿舍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心理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宿舍是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彼此交往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容易引发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由于组成一个寝室的成员此,在有些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分歧,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矛盾,就会导致同学间关系不融洽,久而久之甚至形成孤僻、自私的性格,成为同学眼中的“独行侠”。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很多学生以寝室“画地为牢”,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无论是参加班、系、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娱乐,甚至吃饭,都只和本寝室成员聚在一起,而对寝室外的一切持一种防备和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过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